查看: 131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基金报分析报告(0909)

[复制链接]

超级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海风会员,享受更多便捷服务!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深夜突发!芯片股“崩了”
2024年09月07日 07:51 广东


【导读】美股大跌,特斯拉暴跌,芯片股“崩了”



美东时间9月6日周五,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跌。本周道指、标普500指数均创录得2023年3月以来最差单周表现。8月非农就业数据弱于预期,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幅度也存在意见分歧。
         
特斯拉大跌超8%,市值蒸发近6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05亿元)。特斯拉公布FSD明年入华入欧路线图,等待监管批准。
         
美国WTI原油周五收跌2.1%,本周下挫8%,创下近一年来最糟糕的一周表现。
         
美股9月艰难开局
         
截至收盘,道指跌1.01%报40345.41点,标普500指数跌1.73%报5408.42点,纳指跌2.55%报16690.83点。
         
图片
         
美股9月艰难“开局”,本周道指跌2.93%,标普500指数跌4.25%,纳指跌5.77%。其中,道指、标普500指数均创2023年3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并终结周线三连涨。纳指创2022年1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
         
劳工统计局报告称,美国8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14.2万人,预期为增16万人,前值从增11.4万人修正为增8.9万人。之前两个月的数据被向下修正,失业率降至4.2%,为5个月以来首次下降。
         
美联储理事沃勒认为,如果有必要,支持更大幅度降息。当前一系列数据显示,美联储不再需要耐心等待,而是需要采取行动。
         
美联储古尔斯比表示,长期曲线显示通胀正在大幅下降,失业率上升速度快于联储官员6月时的预期,经济数据支持多次降息。
         
美联储定于9月17日至18日召开议息会议,市场普遍认为降息几乎是肯定的。以近期经济数据的情况来看,当前市场的讨论焦点是,以更传统的25个基点进行降息,还是以更大幅度的50个基点进行降息。
         
特斯拉大跌超8%
         
科技股全线走低,万得美国TAMAMA科技指数跌2.9%,特斯拉跌8.45%,苹果跌0.7%,亚马逊跌3.65%,奈飞跌2.61%,谷歌跌4.02%,脸书跌3.21%,微软跌1.64%。
         
图片
         
特斯拉周四公布FSD明年入华入欧路线图。据媒体报道,特斯拉AI团队称明年一季度将在华和欧洲推出FSD系统,有待监管方批准。特斯拉中方人士称,消息属实,目前等待监管部门审批。
         
英国反垄断部门——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9月6日公告称,初步认定通过其广告服务器和购买工具的运营滥用了其支配地位,限制了英国市场的竞争。
         
临时调查结果涉及谷歌如何“自我推荐”自己的广告交易平台,这一行为损害了竞争,从而损害了广告商和出版商的利益。在英国采取行动的同时,美国和欧盟机构也在调查类似问题。
         
芯片股全线走低
         
芯片股表现疲软,博通跌10.36%,阿斯麦跌5.38%,台积电跌4.15%,英伟达跌4.09%,超威半导体跌3.65%,美光科技跌3.37%,高通跌3.37%,英特尔跌2.63%。
         
图片
         
荷兰政府表示将扩大先进半导体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要求阿斯麦就其部分机器向海牙(荷兰南荷兰省的省会)而非美国政府申请许可证,新规将于2024年9月7日生效。
         
据相关声明,阿斯麦表示,荷兰政府制定的出口管制新规将不会对盈利产生影响。荷兰贸易部长表示,将单独判断出口许可申请,尽量减少对供应链的干扰。
         
WTI原油周五收跌逾2%
         
10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货周五下跌1.48美元,跌幅超2.1%,收于每桶67.67美元,创2023年6月以来收盘新低。
         
盘中美国WTI原油一度下跌至每桶67.17美元。本周下跌,创2023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能源股普遍下跌,埃克森美孚跌0.42%,雪佛龙跌1.7%,康菲石油跌1.3%,斯伦贝谢跌1.44%,西方石油跌3.19%。
         
图片
         
(赵心怡 整理)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创建和谐社区,提升论坛人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2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5:35 | 只看该作者
周末重磅,利好来了!
晨曦
2024年09月08日 14:17 广东


【导读】《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发布,制造业领域限制措施“清零”
         
中国基金报记者 晨曦
         
周末最新重磅来了!
         
9月8日,国家发改委官网显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已经2024年4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0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和商务部审签,并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予发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具体来看,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删除了“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以及“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2个条目,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充分彰显了我国扩大国际合作的积极意愿和支持经济全球化的鲜明态度。本次负面清单修订后,我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了新进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商务部等部门、各地区,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好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确保新开放措施及时落地。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管理,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同时,坚持统筹开放和安全,扎实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来看此次新版负面清单的重点关注问题及国家发改委的官方回应——
         
问: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的背景有哪些?
         
答:2023年10月,领导人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新形势下,出台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于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国内市场良性竞争;也将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促进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近年来,我国不断放宽外资准入,2017年至2021年连续五年修订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两个清单的限制措施分别由93条、122条缩减至31条、27条,在制造业、采矿业、农业、金融业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其中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限制措施已于2021年率先实现“清零”。
         
为贯彻落实领导人总书记关于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广泛听取地方、跨国公司、商协会意见建议,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深入研究论证开放措施,在此基础上修订形成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问: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有哪些开放措施?
         
答:与2021年版相比,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删除了制造业领域仅剩的2条限制措施,一是“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二是“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本次修订后,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
         
制造业是我国开放最早的领域,也是市场竞争最充分、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最紧密的领域。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充分彰显了我国扩大国际合作的积极意愿和支持经济全球化的鲜明态度。我国将依托自身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支持中外企业交流合作,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问:本次修订全面取消了制造业领域限制措施,未来在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方面有什么工作考虑?
              
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本次负面清单修订后,我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了新进展。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将有助于提升服务业多元化供给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努力实现外资不仅可以“进得来”,而且能够“发展好”。
         
一方面,我们将创新方式放宽服务业外资准入。今年以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增值电信等领域启动了开放试点工作。后续,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平台建设,扎实开展相关领域开放试点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将持续优化外资促进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重点方向之一就是继续增加服务业条目,引导更多外资投向服务业领域。
         
问:如何保障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落实?对于新开放领域,如何在开放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答: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于2024年11月1日施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商务部等部门、各地区,严格按照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要求,切实做好负面清单落实工作,确保新开放措施及时落地。
         
近年来,我国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对于新开放领域,我国已建立较为规范成熟的行业监管制度,未来将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管理,而不是“一放了之、只放不管”。外商来华投资新开放领域项目,需与内资同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等。我们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扩大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另外,国家发改委官微还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季剑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新兴经济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大伟两位专家解读:
         
2024年9月8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以下简称《负面清单》)正式发布。《负面清单》深入贯彻领导人总书记关于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水平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重要任务,充分彰显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决心,进一步提升了外资企业深耕我国市场的信心,对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持续推动产品和服务供给升级,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负面清单》标志着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当前,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对制造业实施外资准入限制,甚至部分发达经济体仍然对制造业实施一定的外资准入限制。《负面清单》将限制措施条目由31条压减至29条,取消了制造业最后2条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标志着我国制造业的开放水平不但在发展中国家中明显领先,甚至高于相当一部分发达经济体,是履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一庄严承诺的最生动表现之一。
         
《负面清单》有助于形成积极吸引外资的政策合力。近期,我国政府围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在强化要素保障、维护公平竞争、便利人员流动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负面清单》通过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与上述各项政策共同构建了覆盖外资企业投资活动“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政策体系,能够更好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巩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信心,促进其在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负面清单》有助于我国更好发挥引资综合优势。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变,超大规模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才资源等构成的引资综合优势仍在不断强化。在市场潜力方面,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跨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在全球名列前茅,多式联运等新型运输方式加速发展,为跨国公司创新物流组织方式、提升物流效率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要素禀赋方面,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PCT申请)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技术、人才优势较为突出。《负面清单》进一步扩大了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空间,有利于跨国公司立足我国上述综合优势制定长期战略,实现更好发展。
         
《负面清单》有助于塑造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格局。我国始终坚持世界各国共谋发展繁荣的理念,欢迎各国企业共享我国发展的红利。实践表明,跨境投资是行之有效的互利共赢合作模式。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复苏乏力,不安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更加需要各方汇聚共筑繁荣的动力,共同推进普惠包容的全球化深入发展,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面对逆全球化风潮抬头的外部环境,我国出台《负面清单》,彰显了我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与各国企业共同分享我国开放的大市场和发展机遇的决心,既是我国积极主动应对投资保护主义的务实之举,也将为国际合作塑造良好示范。
         
《负面清单》的出台,叠加其他吸引外资政策落地见效,将有效地提升跨国公司深耕我国市场的信心,为未来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发挥外资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更多外资企业共同参与我国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
   
编辑:舰长
审核:木鱼
创建和谐社区,提升论坛人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3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6:34 | 只看该作者
突然爆火!“热度空前”!最新研判来了
原创 张燕北 孙晓辉 中国基金报
2024年09月08日 08:33 广东
图片

图片

【导读】消费电子股火爆!还能上车吗?基金最新解读来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孙晓辉
         
近期,消费电子板块大热,成为低迷市场中一道风景线。
         
数据显示,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自今年2月5日低点以来,至今累计涨幅超过20%,其间最高涨幅更是超过40%,近期连续封板的深圳华强、科森科技都出自这一板块。
         
9-10月份,消费电子事件更是密集催化。华为三折折叠屏手机、苹果iphone16系列即将登场,以及Meta举办Connect大会等,消费电子板块“热度空前”。
         
消费电子走强的逻辑是什么?行情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哪些细分板块更值得关注?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富国、博时、创金合信、富荣、鹏扬的专业人士。他们是鹏扬基金股票研究员章宏帆以及以下四位基金经理:
              
图片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四部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 肖瑞瑾

图片

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量化投资副总监、消费电子ETF富国基金经理 张圣贤

图片

创金合信科技成长基金经理 周志敏

图片

富荣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 李延峥
         
在上述人士看来,本轮A股消费电子板块表现强势,主要原因在于端侧AI创新将可能带动新一轮消费电子更新周期。当前消费电子板块基本面趋势较好,估值也较为合理。考虑到AI端侧落地之势刚起,市场环境配合的情况下,估值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行情具备持续上行的潜力。
         
从行业生命周期来看,消费电子短期处于周期复苏阶段,长期处于AI/AR等技术突破下的新产业周期早期。从细分领域来看,终端品牌、OEM/ODM制造厂商以及重要零组件供应商值得关注。其中,2025年开始苹果迎来创新周期,当前苹果产业链更适合布局。

AI创新预期驱动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消费电子近来为何走强?与之前的上涨行情相比,有何异同?

张圣贤:大厂新品发布、产业链业绩支撑以及AI技术在消费电子上的落地,是短期市场对消费电子关注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新品方面,9月进入密集发布期;业绩方面,根据Wind数据,A股消费电子板块94家公司半年报实现盈利的企业有73家,占比77.66%,有57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AI技术方面,消费电子与AI的结合以及商业模式的落地有望带来新的换机周期与创新周期的双击。

之前三次上涨行情的时间及逻辑分别是:2010年—2015年苹果手机推动的智能手机换机周期;2016年—2018年手机产业链进入创新周期(例如5G、超薄、摄像、屏下指纹等新功能);2019年—2022年以TWS无线耳机为首新品进入结构性创新周期。

本轮行情自2024年开始,以库存周期为主导,后续演绎可以展望AI融合端侧的逻辑推动新的换机周期以及新的创新周期带来消费电子品类吸引力、销量的提升。

肖瑞瑾:自今年4月下旬起,A股消费电子板块走势强劲,主要因端侧AI创新或催生新一轮更新周期。苹果与OpenAI合作打造的Apple Intelligence将于10月发布,其需更高硬件规格,市场预期将刺激更新需求。与2012—2017年行情相似,均受终端升级驱动,上轮为功能机向智能机升级,此轮则是AI终端带动销量和零组件价值增长。
但也有显著的不同点,智能机相比功能机的价格是数量级提升,并驱动了移动互联网的繁荣;而AI手机更加偏向于应用侧改进式创新,行业红利也将更加集中在消费电子终端厂商、AI半导体厂商以及少部分应用厂商,对现有产业链格局并未形成破坏式创新的局面。

周志敏:消费电子近期走强或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和下午,苹果和华为都将召开年度最重要的发布会,市场期待会有iphone 16在AI方面的进展,以及全球首款三折叠量产手机将带来的实际体验。

其次,中报披露完毕,尤其安卓系供应链公司普遍同比已出现改善,随着下半年进入新机周期,业绩改善的预期强烈。

最后,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尤其是苹果产业链的龙头公司质地较好,有希望“出圈”。

与之前的上涨行情(例如5G换机潮)相比,相同点都是产品升级推动销量增长的预期,不同点是这一次的背后主要是AI端侧落地带动换机的预期。

李延峥:消费电子兼具科技和消费两类属性,短期会受经济周期影响,拉长来看创新是核心驱动力。近期消费电子走强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点:

第一,消费电子本身出现一些可以期待的创新,如AI端侧创新下的AI phone、AI PC、AI眼镜以及三折屏等。

第二,三季度很多顺周期科技细分行业正出现或者可能将出现旺季不旺的情况,相比之下有创新和增长预期的消费电子稀缺性更强。

本轮上涨与去年华为Mate 60带动的行情相比,都有创新产品或者创新产品的预期。不同之处在于,现在的预期更加充足。

章宏帆:消费电子走强,主要原因是终端出现很多创新,包括苹果发布Apple Intelligence、华为即将发布三折折叠屏手机、联想推出AI PC等;

与之前的上涨行情相比,本轮最大的变化是看到了AI与端侧设备的结合。
         
行情具备持续上行潜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当前板块基本面和估值情况如何,行情是否具有持续性?市场都在说复苏回暖,对此您怎么看?

肖瑞瑾:当前消费电子板块基本面趋势较好,估值也较为合理。首先从库存周期角度,消费电子行业周期在2022年初见顶,经历两年库存去化后于2024年一季度周期见底,目前我们可能正处于本轮消费电子库存上升周期的中段。虽然三季度补库存暂时告一段落,随着美元降息后外需回暖,预计四季度库存或重新回到偏低水平,可能明年一季度再次进入补库周期。

其次,苹果担负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闭环者的角色,通过与OpenAI合作,持续探索消费电子端侧AI的应用场景,对上游半导体和云计算的大量投资构建正反馈。

最后,苹果iPhone或将大概率享受到端侧AI的头啖汤,外资券商普遍预估2025年iPhone销量将接近2.5亿部,相比2024年增长10%以上,同时iPhone16在处理器芯片、内存、摄像头、外观多个领域进行了规格升级,这对苹果产业链或是量价双升的有利局面。

张圣贤:基本面进入触底回升阶段,板块估值也处于较低位置。2024年半年报中,一部分消费电子公司已走出下滑趋势,开始触底反弹。随着库存去化带来的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消费电子板块利润率有望持续回升。估值方面,截至2024年9月5日,申万消费电子指数10年市盈率分位数仅为4.81%,具备较大向上弹性。在AI、VR等技术创新的赋能下,新的增长点有望带动行业复苏回暖,进入持续的估值业绩双击行情。

周志敏:消费电子板块复苏节奏分化,安卓系去年下半年复苏,苹果产业链今年下半年或开始。中报显示,安卓系业绩改善明显,苹果产业链去库存尾声。龙头公司今年PE 20-30倍,若AI换机逻辑兑现,明年PE或降至20倍内,AI端侧落地带动下,估值有提升空间,行情具上行潜力。

李延峥:目前消费电子基本面比较稳健,很多上市公司的产品能力、经营状况拉长来看处于持续进步的状态。估值水平,参考申万行业中消费电子的估值分位数,当前估值水平不高。

我们并不认为市场在交易消费复苏,近期消费电子板块,特别是其中某些个股的强劲走势是源于大家对于创新的期待,目前整体景气度尚未出现有力度的复苏和持续加强的回暖。
                        
看点在于硬件升级和AI大模型接入效果
         
中国基金报记者:9月份,消费电子催化事件密集,主要看点有哪些?

肖瑞瑾:根据媒体消息,9月10日苹果发布新一代iPhone16智能手机,以及Apple Watch手表和AirPods耳机新产品,10月苹果将正式发布Apple Intelligence。同时9-10月期间,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将发布新品,主要看点包括端侧AI功能、折叠屏、大容量电池、音频升级、潜望镜摄像头模组等。

周志敏:最主要的是9月10日苹果和华为分别召开的秋季发布会,9月25日开始还有META Connect大会,届时可能会发布下一代AR眼镜。在关注这些产品硬件升级之外,还可以关注一下AI大模型接入的效果。

李延峥:消费电子主要可以分成苹果产业链和安卓华为相关。9月中旬华为的三折屏手机就会推出,华为的手机、PC等多个终端的互联能力可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纯血的鸿蒙系统可能也会具备一定的AI能力。

果链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虽然iPhone16本身可能在硬件上,消费者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创新并不多,但今年iPhone明显提升了对于AI能力的重视程度。而硬件上大的改变,甚至iPhone家族成员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在再下一代产品iPhone17上看到。

张圣贤:主要有两大看点,一是国外手机龙头公司秋季发布会。此次发布会的主题为“高光时刻”,或将揭晓一系列创新产品与技术升级,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搭载AI助理的新机型。

二是国内手机及通信大厂的新品发布会。全球首款三折屏手机将正式发布。

章宏帆:主要看点包括: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举行秋季发布会,邀请函上的LOGO采用与新版Siri相呼应的霓虹灯效果,意味着Apple Intelligence这一人工智能工具是发布会的核心,未来将深度整合至新款iPhone中。华为预计在9月10日推出全球首款三折叠量产手机,这款非凡大师品牌旗下代号为Mate XT新机内屏展开尺寸将达到10英寸,使用体验大幅提升。多款搭载Lunar Lake的笔记本电脑新机型于三季度陆续发出,AI PC将迎来上新潮。
         
当前板块处于成长阶段的更新周期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行业生命周期来看,消费电子处于什么阶段?如何看待未来的行业趋势?

李延峥:消费电子短期来看,处于形成预期反应预期的阶段,不同的细分赛道不太一样,比如华为三折屏的一些消费电子供应链公司可能已经到了预期阶段的后半程,接下来要看逻辑和业绩兑现;而一些苹果链和Mate70相关公司短期可能还处于不断反映新市场预期的阶段。

我们觉得,消费电子的发展是在一个个小产品周期和需求周期中螺旋向上。

肖瑞瑾:目前消费电子板块或处于较好成长阶段的更新周期。当前消费电子行业竞争格局已基本稳定,产业链也逐步成熟,预计本轮端侧AI有望在未来2-3年内基本完成普及,智能手机将成为大模型应用重要的载体,人机交互方式将得到升级,大模型将发展成为个人智能助理,并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周志敏:从行业生命周期来看,消费电子短期处于周期复苏阶段,长期处于AI/AR等技术突破下的新产业周期早期。

张圣贤:我们对消费电子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尽管该行业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产业链和股价的调整,但预计不久的将来将迎来重要的转折点。产业周期的演绎或可类比于2019年,消费电子板块经历了创新、政策和资本三大周期的叠加效应,实现行业的逆转。从产业周期的角度来看,消费电子行业自2019年第三季度起,业绩增速超其他行业。现周期有望通过AI与终端设备融合,创造更大价值,激发设备更换热潮,推动新技术应用及行业发展。
                  
苹果产业链更值得关注
         
中国基金报记者:当前而言哪些细分板块更值得关注?在AI带来的创新周期下,哪些细分领域将出现新的机遇?

周志敏:建议关注苹果产业链龙头公司,因其受益于AI端侧落地可能带动的换机潮。

张圣贤:国外手机大厂相关产业链和汽车智能化领域值得重点关注,XR与AI应用或带来新机遇。新机备货和AI升级的推动下,业绩和估值有望提升;国内汽车品牌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布局值得关注。XR和AI应用领域,科技巨头新品发布和AI端侧应用的加速落地,预示着投资新机会。随着产业链在AI技术上的投入,终端设备如PC、手机、机器人等将迎来AI创新浪潮,投资者应把握AI端侧创新的投资机遇。

肖瑞瑾:消费电子板块中,值得关注的细分板块包括终端品牌、OEM/ODM制造厂商以及重要零组件供应商。其中终端品牌掌握了AI大模型的入口资源和流量优势,具备突出模型和应用能力的终端品牌市场份额有望不断提升。其次,具备智能手机、手表、耳机等AI终端设计、组装和生产能力的厂商有望享受到更新周期带来的量价齐升,进入一轮新的成长周期。最后,AI终端对处理器芯片、内存、电池、散热提出了新的规格要求,具备相关产品能力的厂商有望获得额外的价值量增长红利。

周志敏:建议关注苹果产业链龙头公司,因其受益于AI端侧落地可能带动的换机潮。

李延峥:一是大厂主推的大颗粒度市场的产品创新,首当其冲就是AI手机。二是意想不到的爆款。很多时候很多产品发展不是规划出来的,比如雷朋的AI眼镜在海外市场接受度良好,事前很难想到。以上两种领域都有可能出现新的机遇。此外,AR眼镜或者其他可穿戴产品和AI能力的结合,也是值得持续关注和跟踪的方向。

章宏帆:当前苹果产业链更值得关注,2025年开始苹果迎来创新周期,AI功能预计带动存量用户积极换机,散热、电池等环节将出现新的投资机会。
         
注意技术创新风险和个人数据隐私风险
         
中国基金报记者:投资消费电子板块的主要风险是什么?对个人投资者投资这一领域有何建议?

肖瑞瑾:主要风险在于技术创新风险和个人数据隐私风险。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我们建议在紧密跟踪行业头部企业的技术、产品创新趋势同时,需要时刻注意上述风险。

个人投资者如果想投资这一领域,建议首先要分清楚是概念驱动的主题投资还是真正进入到概念落地、有业绩驱动的产业大周期阶段,前者操作不慎很容易追高久套。

张圣贤:当前消费电子板块的热潮可能部分受到市场炒作的影响,投资者应警惕由此引发的价格波动风险,并密切关注国外手机大厂在北美的AI助理服务的实际表现。在投资策略上,可以考虑配置消费电子相关的ETF或专注于该行业的基金。对于追求长期价值的投资者,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增长,消费电子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投资领域,“精准择时”是较难实现的任务,长期持有或才是实现投资目标的关键策略。

周志敏:短期风险就是复苏之后,景气度难以进一步提升。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终端产品缺乏创新性所致。中长期风险就是对创新的预期太高,结果新技术新产品迟迟落不了地,出现估值和业绩双杀的情况。

李延峥:消费电子的魅力在于创新,投资消费电子板块主要风险就在于创新被证伪,股价面临“A杀”,而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不能有一个合理和自洽的投资框架,以及深入地研究和对于产业紧密地跟踪,建议可以考虑寻找专业的投资机构。

章宏帆:主要风险来自实际落地的AI功能低于预期,新机销售数据不达乐观预期。

编辑:舰长
审核:木鱼
创建和谐社区,提升论坛人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4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21:05 | 只看该作者
2800点保卫战!公募发声
原创 方丽 曹雯璟 中国基金报
2024年09月08日 20:50 广东
图片

图片

【导读】时隔半年,A股再次跌破2800点,四大公募研判后市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曹雯璟
         
A股打响“2800点保卫战”!
         
继1月之后,A股市场今年再次跌破了2800点关口。上一次A股跌破2800点之后,市场继续加速下跌,并在2月初探底至2635点才止跌企稳。
         
时隔半年,A股再次跌破2800点。市场何时止跌,对后市怎么看?后续哪些板块机会值得关注?后续有哪些不确定性因素值得关注?对此,中国基金报采访了四位公募投研人士,他们是:
              
图片
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联席总经理 李文宾

图片
中欧基金基金经理 罗佳明

图片
恒生前海投资经理 谢钧

图片
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基金经理助理 金达莱
         
这些投研人士表示,A股市场5月以来的下跌,原因和经济基本面相关,源于市场预期的经济刺激政策的落空,加速器是投资者情绪的回落导致市场资金的持续流出。但市场波动性的加大未必全是坏事,这也为投资者创造了以更低价格购入优质公司的契机,投资者应对未来的A股市场保持乐观。

多因素叠加导致市场持续调整
         
中国基金报记者:时隔半年,A股再次跌破2800点。你怎么看近期的市场调整?
         
李文宾: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走势一波三折,追本溯源作为全球资本市场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内A股市场不仅仅会提前对全球经济的周期性进行反应,同时阶段性也会受到突发事件的扰动。具体来说,经济的周期性体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以美欧为代表的海外经济不可逆转地步入了经济下行周期,同时在经济疲软的背景下主要国家大选、中东危机等事件频发。
         
2024年年初国内资本市场的下探,核心因素之一来自投资者预计在经历了大规模放水和刺激后,高通胀和高利率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欧美经济的复苏进程,特别是联储对本轮通胀持续时间和高度的误判带来了长期的高利率环境,这无疑对欧美实体企业的影响是极为负面的。
         
时隔半年后,全球资本市场纷纷进入调整,我们认为更多是源自海外大选风云突变,中东以及俄乌冲突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以及叠加2024年7月开始的欧美经济数据走软,全球资本市场开始交易“欧美经济衰退”。
         
需要看到的是,2024年二季度末开始的调整,并不仅仅出现在A股市场,而是全球所有国家股市对一系列突发事件和欧美经济走软的统一反应。从指数上来看,国内A股表现相对出挑。
         
罗佳明:鉴于2024年乃是“宏观大年”,涵盖美国总统大选、全球央行政策变化等难以预测的事件,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或难规避。但市场波动性的加大未必全是坏事,这也为投资者创造了以更低价格购入优质公司的契机。在市场历史性低位的时候,保持乐观主义尤为重要。展望未来,在美国大选后,中美两国或许会同步加大财政开支力度,推行更多经济刺激政策,叠加美联储即将开启的降息周期,我们认为当下市场是充满机会的。
              
谢钧:今年1月份的下跌,核心原因是自去年年中以来经济基本面的疲弱,加速器是量化杠杆资金的出清。5月以来的下跌,核心原因还是和经济基本面相关,源于市场预期的经济刺激政策的落空,加速器是投资者情绪的回落导致市场资金的持续流出。
         
虽然短期消极情绪还在蔓延,但市场仍然不缺乏结构性机会,从中期看对市场也并不悲观,原因是本轮下跌持续的时间和幅度都和年初相似,并逐渐进入非理性状态,大概率已经进入了末段。未来政策上如果出现利好,或者某个板块有利好能够带动市场做多情绪,大盘有可能就能触底反弹。从点位上看今年2月份的低点是个可参考的点位,从基本面边际变化上看,如果后续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能够落地、美联储降息都有可能成为催化剂。
         
金达莱:近期A股市场的调整,充分反映了基本面下行以及短期政策端并未明显发力的经济基本面现实。此外,美国大选带来的关税贸易条件的不确定性,也给未来经济动能的修复带来了一丝阴霾。面对不利的宏观环境和未来的预期,在资金层面也出现了赚钱效应收缩、成交不活跃的状态,A股市场呈现缩量交易特征,成交额逐渐萎缩,市场信心修复的持续性较差。

A股或保持弱势区间震荡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3000点保卫战、2900点保卫战,再到2800点保卫战。市场何时止跌,你对后市怎么看?
         
李文宾:刚才谈到了2024年以来,欧美经济走软和海外突发事件带来了全球市场的大幅波动和共振。A股虽然很难独善其身,但相对表现较为出挑。
         
更为重要的是,单纯谈论点数并不适宜,因为单纯的点数并不能反映国内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2024年国内资本市场开启了投资体系和环境系统性重建工程,这对资本市场的长期茁壮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具体来看,2024年资本市场中绝大部分行业都出现了“优秀企业”显著跑赢的正向循环(不仅有相对,更有绝对收益),这不仅发生在红利高股息板块,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工业金属贵金属、石油石化、电信、汽车乃至地产链都有充分的反映。
         
其本质是股市投资回归到了经济、产业和企业基本面的本源。更有部分产业和企业仍处于发展周期底部,但股市依然给予相当正面的评价,这进一步体现了国家一直倡导和鼓励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开始逐步发挥力量,成为助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所以,基于点数的投资方法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们更需要深刻地体会和理解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深入挖掘符合新时代发展特征的投资机会。
         
罗佳明:我们目前经济处于结构性转型的关键时期,以房地产为主的重投资时代已经过去,而制造业比重在GDP中显著提升。其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实物消耗增速超过GDP增长,同时也快于公司ROE增长。经济结构转型正在持续发生,过程中也会给部分产业带来一定挑战,给投资者情绪带来不适应感。然而,随着经济结构转型逐渐深入,经济复苏的动能也在逐渐累积,部分优质公司2024年以来盈利重回增长区间。另一方面,美联储已结束加息周期,即将进入降息通道,也将提升全球权益市场的估值中枢。
         
因此,我们认为应对未来的A股市场保持乐观,其中更关注优质企业的盈利修复进度。
         
金达莱:市场止跌和打破现有的僵局需要政策端发力,改善现有市场对未来悲观的预期,在面对需求端不足、企业和居民去杠杆的背景下,需要财政政策发力,打通国内需求的循环,地产、消费等前期政治局会议部署的经济任务有待加快加力落实,稳住年内经济下行压力。
         
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政策层对资本市场稳定的诉求,当前A股市场增量资金有限,国家资本的注入也会带来市场节奏的明显变化。
         
综合来看,后续市场总体或会保持在弱势区间震荡,政策效果将进一步决定区间上沿,有待政策发布后再评估。
         
关注人工智能、资源品、出海概念、新兴产业等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起伏,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化行情。行业板块表现上,银行股一枝独秀,公用事业、家用电器、石油石化等板块轮番演绎。后续哪些板块机会值得关注?
         
李文宾:当前中国处于新质生产力轰轰烈烈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经营发展稳健,聚焦主业,合理管控发展目标和资产结构,注重股东回报的产业(例如水电、核电、电力、运营商、互联网、石油石化等领域的龙头产业和企业),受欧美经济衰退的影响较小,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稳定器,值得资本市场保持长期关注。
         
其次,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点的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其中亦可分为两大类投资机会,其一是目前尚处于“0到1”的过程,主要由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产业趋势,例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这些产业具备批量培育瞪羚企业的土壤。
         
其二是处于“1到10”的发展阶段,有极大可能出现独角兽的新兴产业,这主要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
         
罗佳明:我们重点关注三大投资机会:第一,上游资源品,主要归因于前期资本开支不足导致的供给侧受限的确定性,以及全球再工业化和中国经济转型所引发的实物需求结构性上行。
         
第二,中国企业出海创收的投资机遇,依靠国内强大的制造业效率以及完备的产业链,优秀公司开始摸索出海渠道,输出生产能力和品牌以谋求更广阔的市场。
         
第三,科技创新始终是穿越经济周期的根本动力,我们关注生物医药、电子半导体以及互联网平台所带来的机会。
         
谢钧:今年是高股息行情的大年,除银行股表现较好外,公用事业、家用电器等板块的龙头公司也轮番演绎,但这些公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股息范畴,而是由市场竞争而来的龙头企业,同样具备稳定性和高ROE,此外,还伴随着行业的利好作为催化,这是高股息策略的扩散。
         
后续来看,处于底部的各行业龙头、拥有稳定ROE特征的公司,如果有行业催化剂的触发,可能都会出现不错的投资机会。如果经济好于预期,甚至有可能蔓延到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以消费电子板块为例,从情绪催化上看,目前消费电子是AI应用端的重要看点,9月份苹果的发布会、华为的三折手机,都会对板块有一定催化作用;从估值上看,消费电子公司的PE大多在20倍左右,2025年PE普遍在15倍以下,安全边际具有吸引力;从业绩上看,下半年是消费电子传统旺季,叠加AI长期拉动,业绩也有望迎来拐点。
         
金达莱:市场在经历过去一个多月的弱势调整之后,多数行业出现了明显回调。考虑到后续市场相对积极的变化有望来自国内政策和海外降息后流动性的改善,可在当前的超跌品种中,短期重点关注受益国内政策或海外经济“软着陆”的相关板块,包括军工、医药、机械、新能源等行业。

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改善
关注海外降息、大选、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风险偏好是否出现明显改善?后续有哪些不确定性因素值得关注?
         
李文宾:2024年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改善,这背后的本质是投资者逐步认识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既有周期性,更独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定力。特别是8月以来股债商汇对于经济边际走向的定价较此前出现分歧,预示投资者对宏观预期的理解更为全面和丰富,而非片面地专注于当下经济动能调整阶段。此外,从股权风险溢价看,全A非金融股权风险溢价已连续数周处于2X标准差位置,有较强的均值回归的动力。
         
后续不确定因素可关注三大海外事件:一是海外大选,7月哈里斯接棒后其民调支持率持续上升,目前支持率已反超特朗普,但海外大选结果依然有不确定性;
         
二是地缘政治冲突,近期中东巴以、俄乌等地缘政治冲突没有进一步缓解,未来地缘因素扰动或有望延续空前紧张的态势,仍值得进一步关注;
         
三是美联储政策的不确定性,本轮通胀周期中联储的政策节奏无疑是有较大失误的,它系统性地低估了通胀的高度和持续时间,行至2024年底,受到大选掣肘,联储对降息以刺激经济的态度不断反复,过度犹豫反复往往会错失最佳时机。
              
罗佳明:目前风险偏好较低,改善并不明显。一方面是市场赚钱效应弱,另一方面投资人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政策落地后再增加配置。今年是宏观大年,不确定性一定是存在的,例如美国大选后是否会出现地缘政治紧张和贸易摩擦加剧。另外,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走弱,也会引起投资者对全球需求下行的担忧。
         
谢钧:目前风险偏好并未出现明显改善,市场还处于寻底磨底状态。往后看不确定因素也有不少,例如经济修复的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刺激经济的政策力度、偏股型基金可能出现持续赎回造成的股市流动性负循环、地产行业的持续弱势是否会有次生风险、海外不确定性因素如美国大选等。其中地产行业的持续弱势可能带来的次生风险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但到目前为止,地产的风险总体仍然可控。
         
金达莱:当前市场偏好并未明显改善,虽然此前8月底重要指数底部放量提振了短期市场情绪,但也需警惕类似当时7月底的市场情况重演,即在短期提振后,后续由于基本面和政策面均未有积极变化跟进,市场风险偏好再度回到弱势。
         
后续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海外,进入9月后,由于美国大选也将逐渐进入到总统候选人辩论的阶段,贸易关税等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再度给市场带来不利影响,也需观察评估;此外,市场对9月美联储降息也有一定预期,需要注意预防式降息下,美联储降息空间可能有限,市场过度乐观预期美联储未来的降息空间也可能会带来事后的反噬,例如后续美国就业数据并未明显走弱,美国服务业虽有下滑但也并未大幅恶化引发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等。
         
看好港股市场长期投资价值
         
中国基金报记者:8月以来,港股市场在月初经历了短暂的调整之后,展现出了强劲的韧性,迅速实现反弹,并迎来了连续四周的稳步上涨。政策催化下基本面持续复苏,你对港股后市怎么看?
         
李文宾:8月港股涨幅在全球主要股指中居前,恒生指数最大涨幅为10.7%,恒生科技指数最大涨幅10.5%,主要源于三中全会后,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未来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认知更为清晰,对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途径和方式更有信心,对中国新旧动能转化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更为充分。同时海外经济数据从2季度末开始不断低于预期,且突发事件不断。投资者尤其是海外投资者回归港股的趋势是长期的,是必然的。
         
从股市本身来看,港股估值是全球的洼地,同时优秀企业即业绩超预期也不断拿出巨额的真金白银进行回购增厚股东回报。
         
宏观政策和企业经营相互印证,交相呼应,中国故事和股市的吸引力将会愈发浓烈。
         
罗佳明:美元指数与恒生指数之间反相关性或依然存在,在美元指数下行阶段,港股市场往往有好的表现。随着美元进入宽松周期,带动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这对港股市场亦是一个正面的信号。
         
在估值方面,横向对比主流经济体股市,港股市场估值偏低,其他新兴市场以及一些发达市场当下估值已接近修复到2021年的高点,而港股股票市场的估值则接近2018年的历史低位。随着政策催化下基本面持续复苏,国际资金“高低切换”的行为随时可以出现。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企业回购和分红的金额,大于市场权益融资的金额,港股市场资金面已经成为正回馈的市场。从历史经验看,港股大量回购往往出现在市场低点,彰显了上市公司对长期发展的信心有利于提振市场情绪,并对股价起到支撑作用。
         
谢钧:我们较为看好港股市场长期的投资价值。从行情上看,港股经历了长达4年的调整,目前来看基本处于相对底部并有企稳迹象;从基本面上看,港股的互联网、医药等龙头企业之前经历了长期的行业监管,目前基本已完成相关整改要求,利空也基本得到消化;从流动性上看,美联储如果降息,港股的流动性压力或将得到一定缓解;从估值上看,港股目前的估值十分具有吸引力,长期的配置价值凸显。
         
板块上相对看好创新药,港股创新药经历了4年的深度回调,目前基本处于底部区间,再次大幅下跌的空间可能很小,且板块情绪在逐步稳定回暖,9月份的WCLC(世界肺癌大会)预计会有国内厂商较为重磅的数据发布,或会形成催化;从估值上看,板块的整体估值也处于历史相对底部区间;从业绩上看,龙头公司的中报业绩都十分亮眼。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创建和谐社区,提升论坛人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海风股票论坛 ( 闽ICP备0503099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5:4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