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光大证券每日策略0723

[复制链接]

超级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0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海风会员,享受更多便捷服务!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丨降息了,A股有望反弹走高!
微资讯
2024年07月23日 07:45 上海

01

盘面观察



7月22日,指数探底回升收跌,板块个股分化。三市共成交6614亿,较上个交易日再次缩量100多亿;共有2904股收涨。截止收盘,沪指跌0.61%,深成指跌0.38%,创业板指跌0.09%。

02

策略研判

市场热点分化,高股息蓝筹多数调整,上证50在指数中领跌,终结9连阳,中国石油一度跌近5%;跷跷板效应下,微盘股普遍反弹。国产软件概念爆发,带动华为欧拉、数据安全、量子计算等科技板块普涨;风电、汽车整车等板块亦涨幅靠前。银行、教育、能源金属、酿酒等板块领跌。

市场探底回升,早盘下跌主要是银行为首的高位蓝筹补跌,拖累了指数;尾盘市场触底反弹,直接的导火索是沪深300ETF等再次放量反弹,带动了A股。


展望后市:央行降息10个基点,传递出稳增长、促发展的信号,同时利好A股;沪指探底回升,显示出市场的韧性,接下来有望逐步反弹走高。结构上看,预计市场仍然是存量博弈为主,高低切换或将延续。



方向:新能源。近期,新能源行业出现回暖的迹象,多家逆变器企业的中报业绩集体超预期,光伏出海(沙特)的大动作不断,风电方面,海上风电核准加速、6月装机规模环比大涨,新能源汽车也有无人驾驶技术的催化。从走势上看,新能源板块普遍超跌,在市场高低切换的背景下,存在超跌反弹的机会,可关注股价超跌、基本面改善的细分环节龙头。



       03

市场热点



大项目接连获批,海上风电迎爆发式增长!

两大趋势之下,关注四类细分龙头!

据财联社,近日,上海市政协召开“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助推上海实施双碳战略”重点提案专题督办办理推进会。会议指出,深远海风电是本市未来可持续开发的最大绿电资源宝库,上海市市发改委已编制规划并获得国家批复,总规模2930万千瓦,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提供约1000亿千瓦时绿电。


中国海上风电规划及核准加速,有望带动行业快速放量。


2023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5.66GW,同比+101.1%,创造历史纪录。中国“十四五”收官年临近,海风并网压力增大,叠加海风政策逐步清晰,中国海上风电核准加速,有望带动行业快速放量。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1-6月全国风电新增装机25.84GW,同比增长12%;其中,6月新增装机6.08GW,同比下降8%,环比增长108%。


欧洲方面,海上风电规划目标宏伟,GWEC预测,2033年欧洲市场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有望从2023年的3.8GW增长至28.2GW,CAGR22.3%。


对于风电行业而言,目前有两大趋势:国产化和海上风电。


国产供应链成本占优,风电国产替代加速:1)国产风电供应链价格及产能具备显著竞争力,零部件对外出口可期;2)轴承是风电产业链中国产替代化率偏低的环节,风电轴承及风电滚子国产化有望加速推进。


同时,海上风电正在快速推进。国内方面,近期江苏、广东重点海上风电项目审批进度稳步推进,存量项目有望于2024年下半年开工;且国内海风招标持续回暖,2024Q2招标规模达4.5GW,环比改善明显。


展望后市,考虑到全球政治环境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安全紧迫性,近海风电成为重要资源等因素,GWEC预计海风新增装机在近10年及以后将呈指数增长,到2028年,海风年新增装机量将达3.28GW,为2023年的两倍,CAGR为25%;到2033年,海风年新增装机量将达6.62GW,2028-2033年CAGR为15%。到2032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将达到60GW,使海上风电的占比从9%提高到25%。


落脚到A股市场,2023年以来,多重因素制约下游装机,导致风电板块持续下跌;2024年年中开始,开工侧有望迎来放量,带动产业链业绩修复。关注最先受益于国内需求高景气+出海加速的塔筒与管桩龙头,壁垒高、竞争格局好的海缆龙头,国内盈利筑底、出口加速的风电整机龙头及国产替代环节企业等。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海力风电、东方电缆、大金重工、明阳智能等。

探月工程总师介绍“太空旅游、旅游专车”

商业航天再爆发!

据财联社消息,日前,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未来,太空旅游、旅游专车都是有可能的。我们的规划有可能争取成为人类第一个从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此前,马斯克也称,现在是美国将宇航员送上火星的时候了。


在“下一代通信产业”尤其是“天基互联”的带动下,商业航天早已被决策层纳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此次重磅会议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


在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双重推动下,中国民营火箭公司借商业航天发展与军民融合之东风,成功填补中国中小型运载火箭市场的空缺。


但与我国庞大的“卫星组网”需求相比(仅已披露的就有至少三个“万星”组网计划),火箭运力不足仍是最大的短板。


以卫星规模12,000颗、单星质量200kg、轨道高度700km、组网周期7年的“星座”为例,平均每年对火箭运力的需求将达到 343t/700km。


但根据火箭运力统计表估算,2021年,我国卫星发射火箭的总运力仅为140.4t/700km左右,不及未来所需运力的1/2。


好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文昌商业发射工位的投入使用,以及民营公司“火箭可回收技术”的验证取得进展,中国商业航天的“火箭发射密集窗口”有望随之打开,相关产业链也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由0.8万增长至1.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3%;2024年预计将达2.3万亿元。


具体到A股市场,在国内已公布的三个“万星星座”计划推进下,卫星、火箭、地面终端制造、地面运营等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上升。与此同时,以商业航天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有望打破军工板块的估值天花板,激发出更为广阔的产业成长想象空间。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飞沃科技、上海瀚讯、上海沪工、天银机电等。

本文内容综合自:Choice、Wind、财联社、光大研究所

夏萱   S0930623100013
创建和谐社区,提升论坛人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海风股票论坛 ( 闽ICP备0503099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1 11: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