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宏观】简析河南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向“新”而行,未来可期
中原证券研究所 2024-02-06 07:30 上海
图片
简析河南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向“新”而行,未来可期
图片
首席经济学家:邓淑斌
S0730518030001
/ 核心观点 /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1月28日-31日,河南省召开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要点:
全省经济运行:从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2023年全省经济算不上亮眼,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等部分指标并未完成年初目标,增长情况也低于全国水平,全省GDP长期在全国31个省份排名第五的位次,在2023年被四川省超越,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河南省“追兵渐近”的严峻现实。但如从月度走势来看,多项经济指标在下半年开始呈现企稳发力的态势,进一步观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也是不乏亮点、不乏“新”意。
全省经济工作部署:2024年全省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九项重点工作安排的主线,充分体现了围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根据河南国民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既定发展思路——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在接续奋进中不断深化、持续优化,强基固本、补弱强优,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地方政府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部署和进展,至少可以体现在区域科技创新生态的建立健全、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和推进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讲,河南省在2023年形成了“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明确了“7+28”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等一系列举措的落地实施及成果,也充分展示了一种向“新”而行、奋起直追的姿态,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1.数据取自河南省政府官网、河南统计局官网、万得资讯及公司公告等,统计数据和分析可能不完全;2.对于相关政策的理解和业务机会的判断,分析师力求客观严谨,但基于自身的认识局限性,也可能存在认知分歧,解读不够全面。3.政策推进速度不及预期。
/ 报告正文/
2024年1月28日-31日,河南省召开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了2023年全省经济运行中的成绩与问题,明确了2024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九项重点工作。如仅从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2023年全省经济算不上亮眼,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零售、进出口等部分指标并未完成年初目标,增长情况也低于全国水平,尤其是全省GDP长期在全国31个省份排名第五的位次,在2023年被四川省超越,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河南省“追兵渐近”的严峻现实。但如从产业升级转型与新动能培育的推进及阶段性成绩来看,2023年全省经济工作则可谓是可圈可点、催人奋进,尤其体现在聚焦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大力推进实施的“十大战略”,在2023年形成了“三足鼎立”(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科技创新大格局、明确了“7+28”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提出了河南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支持河南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若干措施等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有力举措......一系列举措的落地实施及成果,也令人看到了河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工业大省正在向“新”而行、奋起直追。
众所周知,“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首次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人民日报2023年11月24日整版探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可见,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构成的“新质生产力”,正在作为新动能新优势培育的重中之重,自上而下全力推进,河南也不例外,正如《报告》中所言的“必须集中精力办好河南自己的事情,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质的突破上来,放在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来,推动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战略主动。”,也唯有向“新”而行,河南也才能在当前的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重塑优势、更加出彩。为此,本文拟结合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河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资料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河南省发改委微信),进一步分析全省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和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情况,以便于我们对于河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
1. 2023年全省经济运行概况:承压前行,不乏“新”意
对照2023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目标任务与实际完成情况,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等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低于预期(参见表1),地区生产总值(GDP)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位居第六(参见表2)、较之过去有所下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南省经济新旧动能接续不畅、增长乏力、承压前行的现实状况。
但如从月度走势来看,多项经济指标在下半年开始呈现企稳发力的态势,如:工业生产自7月份以来恢复加快,于9月份累计增速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并持续走高;消费在一、四季度分别实现“开门红”和强势收官,四季度每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度达到2400亿元以上,远高于历年同期水平;投资增速在7月份实现由负转正并稳步上行;外贸情况也在四季度迎来逆转。
进一步观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也是不乏亮点、不乏“新”意。2023年河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方面,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5.5%、24.7%,同比分别提高1.7、1.8个百分点。而更为值得期待的是:省委省政府在2023年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创新平台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围绕优势再造和换道领跑战略,出台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锚定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类似上述的布局及举措,无疑将直接推动河南经济发展的高质量高水平,从而使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战略主动。
图片
图片
2. 2024年全省经济工作部署:聚焦新理念新格局,接续奋进
对比河南省2022年-2024年这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整体来看,从2022年的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构建产业体系等十方面重点工作,到2023年的提振市场信心、建设制造业强省和农业强省等七方面重点工作,再到2024年提升创新能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九方面重点工作,都是围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根据河南国民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既定发展思路——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在接续奋进中不断深化、持续优化,强基固本、补弱强优,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与2023年相比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参见表4):
一是,工作总体要求中,首先突出“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说明解决供需矛盾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主要抓手;同时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充分体现“质效兼顾”的发展逻辑;
二是,年度主要预期目标中,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增幅——由上年的6%下调至5.5%;连续两年上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目标,上年由此前的1.96%调至2%,2024年又由2%上调至2.1%;量化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的标准,由“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明确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根据近期31省市在各自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的2024年GDP增速预期目标,最高的为西藏的8%左右、最低的为天津4.5%左右,河南等8个省份的增速预期目标设定在5.5%左右,其中有16个省市下调经济增速目标、7个省市上调目标,前三个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和山东均把预期增速锚定在5%。可见,上述目标调整,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当前河南经济发展内外部形势的判断及对发展重心的主导。
三是,年度九项重点工作部署中,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民生、安全”六大方面,结合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进一步细化,较之上年更是强调了“提升创新能级”“推进新型工业化”“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和延续性。而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实施制度型开放”这一重点工作中,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构建“一业一企一强”格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要激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深化地方金融改革要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等思路,更是体现了改革的纵深推进和政策的精准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3.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
2023年11月24日的人民日报整版探讨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其中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其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2024年1月18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布局未来产业,重点推进未来材料等六大方向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包括四个维度:一是新劳动者——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二是新劳动对象——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劳动对象;三是新劳动工具——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四是新型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大科学装置,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因此,地方政府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部署和进展,至少可以体现在区域科技创新生态的建立健全、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和推进举措。
3.1. 河南省科技创新生态
2021年至今,河南省围绕“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将引入国家级平台落户、牵头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建重振省科学院、重塑重构省实验室体系等作为构建区域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大决策部署。2023年,省委省政府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创新平台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年内相继揭牌成立了尧山实验室等8家省实验室,7月15日在郑州航空港区举行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正式揭牌仪式,8月9日在河南省科学院举行中原量子谷建设启动仪式,与此同时,积极引进一流大学研究院落户郑州的举措也是紧锣密鼓:9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正式揭牌、10月14日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正式揭牌、11月14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教育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明确表示设立郑州研究院的消息。截至2023年底,全省建成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72家,省实验室16家、产业研究院40家、中试基地36家、创新联合体28家,初步形成了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支柱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
图片
图片
3.2. 河南省“7+28”重点产业链布局概况
围绕优势再造和换道领跑战略,2023年8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新型材料产业集群等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超硬材料等28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10月20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8条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锚定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以链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发挥产业链“链长+链主+链创”的“三链”融合效应,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了大力发展上述7个制造业集群的年度重点。
做强重点产业链是河南省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也是河南建设制造强省的迫切需要。作为传统工业大省,28条重点产业链充分体现了河南特色和河南优势(参见表7-表1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 风险提示
1. 数据取自河南省政府官网、河南统计局官网、万得资讯及公司公告等,统计数据和分析可能不完全;
2. 对于相关政策的理解和业务机会的判断,分析师力求客观严谨,但基于自身的认识局限性,也可能存在认知分歧,解读不够全面;
政策推进速度不及预期政策推进速度不及预期。
图片
免责声明
证券分析师承诺: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分析师执业资格,本人任职符合监管机构相关合规要求。本人基于认真审慎的职业态度、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分析逻辑,独立、客观的制作本报告。本报告准确的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对报告内容和观点负责,保证报告信息来源合法合规。
重要声明: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由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制作并仅向本公司客户发布,本公司不会因任何机构或个人接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中的推测、预测、评估、建议均为报告发布日的判断,本报告中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价格、价值及投资带来的收益可能会波动,过往的业绩表现也不应当作为未来证券或投资标的表现的依据和担保。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本报告所含观点和建议并未考虑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以及特殊需求,任何时候不应视为对特定投资者关于特定证券或投资标的的推荐。
本报告具有专业性,仅供专业投资者和合格投资者参考。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本报告作为资讯类服务属于低风险(R1)等级,普通投资者应在投资顾问指导下谨慎使用。
本报告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授权,任何机构、个人不得刊载、转发本报告或本报告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刊载、转发,本公司不承担任何刊载、转发责任。获得本公司书面授权的刊载、转发、引用,须在本公司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报告出处、发布人、发布日期,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
若本公司客户(以下简称“该客户”)向第三方发送本报告,则由该客户独自为其发送行为负责,提醒通过该种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注意,本公司不对通过该种途径获得本报告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
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等各种服务。本公司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意见或者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潜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或者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