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翰股份冲击创业板,依赖前五大客户,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
原创
35分钟前
4,443
聚焦车联网智能终端等领域
格隆汇获悉,近日,慧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翰股份”)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注册稿,保荐人为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慧翰股份成立于2008年,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一家致力于为智能汽车及产业物联网客户提供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的科技服务商,主要从事车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软件和技术服务。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前,陈国鹰先生直接持有慧翰股份37.67%的股权,通过国脉集团间接控制公司44.91%的股权,合计控制公司82.58%的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同时,晨道投资、上汽创投均为公司股东。
公司发行前股权结构图,图片来源:招股书
本次申请上市,慧翰股份拟募集资金约7.13亿元,用于智能汽车安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5G车联网TBOX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募资使用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1
主营业务毛利率逐年下滑
慧翰股份的主要产品及服务按照功能性质和应用场景分为车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软件及服务三大类。
其中,车联网智能终端产品包括车联网TBOX和eCall终端,应用于汽车智能网联和汽车安全等领域;物联网智能模组产品包括智能模组和智能单元,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和车身联网,也应用于工业级物联网市场,如智能电梯等领域;软件及服务包括单独对外销售的协议栈、中间件等软件产品以及依据客户项目需求提供的定制化技术开发服务。
具体来看,2021年至2023年,公司车联网智能终端的营收占比呈上升趋势,且在60%以上,占比较大;物联网智能模组的营收占比有所下降。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图片来源:招股书
慧翰股份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其整体业务发展与汽车行业发展状况及景气程度密切相关。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需求市场,我国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近几年,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持续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中国乘用车销量约2606.3万辆,增速为10.6%,创历史新高;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约1459.6万辆,占乘用车市场份额增长至56%。
图片来源:招股书
在此背景下,慧翰股份作为车联网智能终端厂商,业绩也持续增长。2021年、2022年、2023年,慧翰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约4.22亿元、5.8亿元、8.13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约5919.64万元、8562.61万元、1.28亿元。
经审阅,2024年1-3月,慧翰股份的营业收入约1.85亿元,同比增长29.79%;同期净利润为3313.57万元,同比增长33.57%。
慧翰股份的经营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持续增长,带动公司适配出口汽车的eCall终端销售收入同比增加;以及国内乘用车市场延续增长态势,带动公司适配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联网TBOX、物联网智能模组销售收入同比增加。
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图片来源:招股书
2021年、2022年、2023年,慧翰股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0.14%、27.97%和 27.02%,呈逐年下滑趋势。
慧翰股份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报告期内,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约为90%,占比较大,未来如果芯片、模块和PCB等主要原材料涨价,可能会抬升公司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的毛利率和盈利能力。
2
依赖前五大客户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智能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汽车电子产品软硬件技术更迭速度也不断加快。作为车联网智能终端厂商,慧翰股份需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报告期内,慧翰股份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286.75万元、4191.35万元和5418.3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79%、7.23%和6.66%。尽管公司的研发投入有所增加,但研发费用率依然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比较,图片来源:招股书
慧翰股份与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德赛西威、电装天、宁德时代等国内自主品牌整车厂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7.67%、81.53%和 80.77%,其中对上汽集团的销售收入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在40%左右,占比较大,如果公司与主要客户之间的合作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报告期各期末,慧翰股份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约1.42亿元、1.78亿元、2.23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61%、30.65%和27.43%,如果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可能存在坏账风险。
3
结语
慧翰股份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其业务发展受汽车行业景气度影响较大。近几年,在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增长的背景下,慧翰股份的业绩也随之增长,但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应收账款上升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汽车电子产品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公司还是得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