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e
Weibo
Twitter
Telegram
複製連結
字級設定:小中大特
川普政府針對華為進行封殺,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原本在今年回歸A股,市場期待有機會補上華為先進製程缺口,但中芯國際選擇擴拓展28奈米製程生產線,加上多次在文件上提到將遵守國際規定,無法替若干客戶出貨,被視為供貨華為無望。對此,
隨著陸美科技爭霸愈發激烈,9月15日美國對華為「斷供」大限逼進,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宣布在9月14日後暫停出貨給華為,等同讓華為失去了先進製程的晶片生產來源。
中芯國際則是在今年初原本傳出取得華為麒麟710處理器轉單效應,從台積電12奈米製程轉給中芯國際14奈米製程,讓外界燃起中芯國際可以成為華為高階行動處理器晶片的供應來源。原為台積電前研發處長、現為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長的梁孟松,在進入該公司不到300天時間,協助中芯國際突破14奈米製程發展瓶頸,並朝N+1、N+2世代前進。
依照中芯國際Q2財報顯示,合併營收達9.38億美元,季增4%,年增 18.7%;歸屬於公司利潤為1.38億美元,年增暴增超過644%,創單季新高,但14/28 奈米貢獻營收僅9.1%,顯示先進製程對營收貢獻仍有限,加上中芯南方下季開始認列折舊,預料中芯國際未來營運承壓。
不過,梁孟松卻在8月7日證實,中芯國際會遵守國際規定,「我們絕對不做違反國際規章的事」,他也指稱有很多客戶即將進入該公司有限的產能,因此華為禁令對中芯國際營運的影響程度在可控範圍,這被市場解讀中芯國際可能配合美方對華為斷供。
談到華為禁令對先進製程業務的影響,梁孟松坦言,先進製程研發的確需要夥伴客戶幫助,但未來若有變化,中芯國際將尋找其他替代方案。
中芯國際2018年5月向ASML訂購價值1.2億美元極紫外光(EUV)光刻設備,就因瓦聖納協定(Wassenaar Arrangement)以及美國政府在背後施壓,中芯國際的採購至今仍等待荷蘭政府核准。
中芯國際在7月16日首掛牌後,8月10日在「上證e互動」平台與投資人進行互動,正面回應關於華為海思、14奈米製程等議題。投資人提問,在9月14日後是否能繼續替華為海思生產14奈米製程晶片。甚至有投資人痛批,中芯國際的客戶都在大陸,卻遵守美國不合理規則,若中芯國際與台積電一樣,為什麼要買中芯國際的股票,就算聽美國的話,先進光刻機能買到嗎?
中芯國際則是回應,公司為晶圓代工企業,面向的客戶不僅是大陸,更有許多海外客戶,同時必須遵守經營地法律,合法合規經營。據陸媒《觀察者網》報導,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表示,經營地法律所指的就是在美國經營的主體遵守美國的法律,在國內遵守國內法律,因此,若美方要求使用美方技術的廠商不能替華為生產,包括台積電、中芯國際,的確就不能供貨。
由於中芯國際無論是光刻設備,半導體材料以及相關服務,大多來自美國技術,甚至連現在半導體生產設備都有可能被禁止出貨給大陸,中芯國際恐怕自身難保。 |
|